343 战后的麻烦事-《重生苏联》
第(2/3)页
不过,曼图洛夫的工作并不止这些,作为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他还需要参与联共(布)第19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精通苏联历史的大大们可能会问我,苏共19大不是在1952年召开的吗?没错,在历史上是的,但在这个世界里,因为战争的提前结束,斯大林不得不遵守苏共代表大会五年一届的惯例,在1939年联共(布)18大之后的第5年(1944年)召开第19大代表大会。
作为苏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曼图洛夫手上的工作并不少。他需要对下一届苏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的人选进行考察,作为中央书记的他,又要出席多场中央书记处会议,就第19次代表大会的详情,以及会议上即将提出的决策、决议进行商讨。
这些事情虽然多,但还不算麻烦。最麻烦的事情还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人选的考察和任命工作。
1944年5月10日,也就是德国投降后的第二天,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兼中央书记处书记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在一场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酒会上喝了过量的酒精饮料,导致心脏衰竭,最终不治。
事实上,谢尔巴科夫一直以来都有酗酒的坏习惯,使他本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5月10日胜利酒会的时候,喝的酒量更是平时的两三倍,结果他本来就不怎么健康,不怎么年轻(43岁)的身体最终不支。
谢尔巴科夫去世后,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国际联络部长和一个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对于接任的人选,苏共高层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人选,因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兼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位置实在是太吸引人,每一股政治势力都希望放自己的人上去。
目前来说,最有能力竞争这个位置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卡蒂娅·曼图洛娃(伏罗希洛娃),第二个就是莫斯科市苏维埃行政委员会主席格奥尔基·波波夫。
按照惯例,苏联的市委第一书记通常由本市的市委第二书记接任,如果第二书记不上去的话,就从外面的州份/加盟共和国调人过来。
因为莫斯科是苏联首都的缘故,其市委第一书记的地位甚至比一些州委书记、加盟国书记还要高,所以从加盟共和国书记接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其实也是一种升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