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淮南之战] 在东线方面,378年八月,前秦军彭超、俱难分别对彭城(今江苏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展开进攻,淮南之战爆发。 和襄阳方面面临的情况相同,由于晋军的坚决抵抗,彭城的攻城战同样旷日持久,直到襄阳之战结束,彭超尚未能将其攻克。后来谢玄用计使彭超撤围,将守军全部救出,前秦军才得以将彭城占领。 期间,由于彭城被围,内外消息断绝,谢玄的援军到达泗口(古泗水入淮口,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无法和彭城守军取得联系。军中一个叫田泓的将领便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往告知消息,然而不幸的是,虽然田泓一路潜行,但仍然被秦军抓住。彭超在一番劝说之后,赏给了田泓很多财物,“到了彭城告诉守军‘援军已败’,荣华富贵就应有尽有。”话毕,彭超瞥了一眼这个抱着金银珠宝不撒手并一个劲点头的晋军将领,眼神中满是轻蔑。 然而当田泓来到彭城城下时,望着城墙上惊疑不定的守军,他却突然大声高喊:“援军将至,诸位务必坚守。” 这是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一句话,然而却为彭城的守军带去了希望和勇气,一直顽抗到谢玄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谢玄率领的援军正是北府军,田泓只是其中一个最普通的基层军官。 明知必死,依然选择了为国而战。赳赳武夫,无双国士!可能,这样的人从小到大都没听说过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吧,然而却用行动将其诠释。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的每一个奋不顾身的勇士,我们都应该铭记。 彭超占领彭城后,和已经攻克下邳、淮阴的俱难会师,南下进攻盱眙。占领了襄阳的前秦西线部队也在毛当、王显的率领下,起兵两万东进,支援彭超、俱难。 379年五月,彭超、俱难攻克盱眙。随后,前秦六万大军围困三阿(今江苏宝应境),其兵锋距东晋腹地广陵(今江苏扬州境)不足百里。 刚刚完成救援彭城任务的谢玄再次临危受命,率军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 五月二十五日,谢玄击败彭超、俱难,前秦军退走盱眙,前秦在东线方面的攻势被遏制,前秦一败。 六月七日,谢玄攻盱眙,彭超、俱难再次战败,退屯淮阴,前秦二败。 随后,谢玄命部将率水军乘潮水而上,乘夜焚毁秦军所架之淮河桥,秦将邵保战死,彭超、俱难退兵淮北,前秦三败。 随即,谢玄率军追击,双方再战于君川(今盱眙北六里),彭超、俱难仅以身免,前秦军四败。 淮南争夺战是北府军成军后第一次参加战斗,首战即以弱势兵力大败前秦十余万大军,并且屡战屡胜,使一直以来无往不克的前秦大军遭受了惨重损失。战后,彭超自杀,俱难削职为民,前秦精锐士卒伤亡惨重,军心士气严重受挫。而经过这次战争,晋军士气大振,为后来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信心。 经过连续反击作战,晋军夺回淮阴等军事要地,稳定了淮水地区局势。但是,东晋未能收复军事重镇彭城,前秦在东线南下的条件依然具备。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那个通过政治改革让东晋有自资格赢得淮南之战乃至于后来的淝水之战胜利的人——谢安,天下苍生为什么要望着他呢? 长得帅那是一定的,不仅如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