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 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 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勤劳耕作的农民。 于是,荒田重耕,帛、粟满库,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 王猛的施政举措为前秦帝国带来了崭新气象,境内清平安静,百姓家给人足,安居乐业,“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百姓有歌唱曰:“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良好的国内情况与苻坚、王猛二人彼此的信任、配合是分不开的。 王猛执政期间,苻坚大胆放权,以其任“军国内外万机之务”,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而天下大治,“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 苻坚对王猛满怀感激之情:“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象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回答:“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才微学低,哪里能和古人相提并论!”“据我看来,姜太公也比不上你!”苻坚郑重言道。 苻坚不仅给予王猛高度的赞誉、评价,还时常嘱咐太子苻宏、长乐公苻丕等皇家子弟:“你们敬事王公,要像奉事我一样!” 能够把一个烂摊子治理成国富兵强的国家,王猛对得起苻坚的评价,对的起苻坚的知遇之恩! 前秦入关中而立国,所占地区,虽然形胜,但在当时却是陷入四面包围之中,东西南北全是敌人:北有拓跋鲜卑所建代国及其他部落集团;西有汉人张氏的前凉、氐族杨氏的仇池以及分布于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集团;在东方,前燕帝国独据中原,直至慕容垂西逃之前,燕国是前秦不可能战胜的存在;南方,东晋帝国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依然屡败屡战着,时时刻刻虎视眈眈。 这就是当时前秦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偏安一隅有余,主动出击艰难。尤其是东、南方向,实力差距太过悬殊。 但是,苻坚和王猛从没想过要苟安于关中一隅,花费那么大的心血精力去治理国家,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 王猛的愿望是先统一北方,为将来统一全国打好基础;苻坚则更加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济苍生”。 为此,苻坚和王猛制定了“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的战略规划。 以后的很多年里,苻坚的进军路线,大体就是按照这个战略规划进行,包括后来导致灭国之灾的“淝水之战”。 前秦进军西北战略成效迅速且显著,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到366年五月,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前秦。 366年七月,王猛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民众一万余户北还。 367年二月,王猛讨平羌族头目敛歧叛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