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第四篇鲜卑山下走出的奇迹 1.那座山,-《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


    第(2/3)页

    后来,这个冒顿单于打败了一个叫“东胡”的部落,消灭了东胡王,俘虏掠夺了东胡的百姓和财产,占领了东胡人的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残存的东胡人就跑到鲜卑山下歇脚去了。然后就出现了开篇关于“那群人”的介绍。

    东夷说

    《国语·晋语》有云:“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成王,周成王是也!与鲜卑守燎,和鲜卑敌对之意,既然敌对,自然不能结盟!其实这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然而对此的注释不普通:鲜卑,东夷国!于是,今天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说法,鲜卑,源于东夷。

    山戎说:

    《史记集解》引东汉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生活在两千年前的草原上的人们并不能够像中原农耕民族那般稳固,能够祖祖辈辈耕耘播种,世世代代传承延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应了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草原依旧,人流如歌,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并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季干旱,一场雪灾,足以让脆弱的草原更换一个族种。山戎固然是山戎,北狄自然是北狄,鲜卑也肯定是鲜卑,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是人。

    逃亡汉人说: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站在一个汉民族主义者的立场,多希望它是真的,然而真的是假的。没有考证,但在此我可以断定。

    虽然有严酷的法令,虽然大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大秦是文明的,大秦的人们是文明的,修长城逃窜到塞外的那些中原的人们依然是文明的,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落后与原始只会让它更加熠熠生辉罢了!五百年的塞外生活真的能让他们退化回茹毛饮血的时代?

    不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