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汉人成了可以随意被吃掉的“两脚羊”,您还会对“诸胡可到汉人家中任取所需”、“犯兽”等法律规定觉得奇怪吗?应该算是石勒、石虎赐予汉人们的恩惠了。 对于石邃杀几个小尼姑当饭吃的作为,在石虎的眼中根本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恰恰相反,石虎应该是这样认为的:汉人是羊,我们羯人是狼。不会吃羊的狼,还能算是真的狼吗? 胡人们对“两脚羊”的吃法也是各异的,石邃的吃相最为文明,要拌着牛羊肉一起吃,还要和众位亲友猜猜吃的是什么肉,游戏的成分居多;其次是平民的吃法,高鼻深目多须者会拿着绳索或砍刀之类走上大街,抓住个汉人拖回家,足够全家饱餐好几天,当然,做菜的时候加不加调料我就不知道了;最为凶狠的就是军队的饕餮(tāo tiè)大餐,将俘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集合起来,一次挑上几百数千不等,集体宰杀,宰杀的时候可能还是当着那些没被宰杀留着下顿、下下顿吃的两脚羊们的面,放血,割肉,剔骨头。完了放在大锅里煮熟(可能半生不熟)就可以吃了,每人一碗,数万或是数十万人同吃。士兵们吃到满嘴流油的时候可能会赏给两脚羊们一块骨头,……需要养着他们,留着下顿吃。 后来,前燕以后,前秦苻登领兵作战时依然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并且,把杀死的敌军士兵称作是“熟食”。苻登对士兵这样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他的部下甘心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继续作战,勇猛异常。 整个五胡乱华期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因社会环境的变化(战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人相食或以人作食事件中,频率最大,手段最多,延续最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随后的南北朝对峙,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直接掠略南方人口补充军需。北魏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朝宋国,全军上下不带一粒粮草,全部靠抢掠提供军需,如果抢到的粮食不够吃,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胡人才吃两脚羊的,五胡乱华以后,每一次天灾、战乱,汉人们都将两脚羊的故事发展壮大,推向高潮。 隋末的朱粲,也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当时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一斛价值万钱,而且还买不到,百姓相食成风。于是,朱粲乘乱起兵,期间,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他对士兵们说:“世上最美的食物,没能有超过人肉的了,只要国中有人,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于是下令,让部下分道搜捕妇女和儿童,蒸熟后分给士兵当饭。每攻下一座城镇,朱粲就传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给各部,需要时就杀着吃。固然有粮食不足的原因,但其人之残忍也可见一斑。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充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城中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有专人负责宰杀,像屠宰猪羊似的,这些人被杀时,麻木的连喊一声都不叫喊。 ……不做评论了,对于这一章节,我觉得只是举举例子就已经足够,没有感慨。 落地秀才黄巢固然有“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但也免不了万丈豪情下吃人食肉的残忍一面。黄巢攻陈州,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导致关东土地荒芜,人都饿的站不起来。黄巢的军队就把捉来的俘虏当作粮食,一天之中被杀掉的人以千计。史书记载:贼有舂(chōng)磨砦(zhài),为巨碓(duì)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后来,两脚羊就吃出了花样了,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钱,……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通目为两脚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