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冉闵的成名战是338年的昌黎之战,那是他第一次领兵,和鲜卑战神慕容恪同时在历史舞台上登场。只是,史书详细记载了慕容恪的勇猛,对冉闵的着墨却是少之又少,不过此战之后,冉闵威名大显,得到了后赵军方的认可,石虎也开始认识到他这个养孙卓越的军事能力,喜爱有加。 可以说“成也恪儿,败也恪儿”吗?冉闵因为和慕容恪的对决而成名,冉闵因为和慕容恪的对决而覆灭。然而这两个人却各自成就了对方,一个鲜卑战神的神话,一个武悼天王的传奇。 昌黎之战之后,全身而退的冉闵又干了一件大事:告刁状。 按理说,喜欢干这种事的人是不地道的,并不值得称赞,尤其是冉闵,作为武将,本应该光明磊落。可我却必须要把这一段写上,王者的远见卓识,在冉闵与石虎的对话中彰显。 昌黎之战虽然失败了,但立有大功的人员依然要封赏。比如苻洪,授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平西郡公。 冉闵告的就是他。 出于私心,冉闵许是因为嫉妒,功劳比他大,赏赐比他多,冉闵心中多少是有些不服气。战场上或许也多有龌龊,同一地点协同作战,有些许摩擦也是情理之中的,不过这就未可知了。但我更相信冉闵是出于对石虎的忠诚之心,身处同一片战场,面对同一个敌人,本来不怎么照面的各单位友军,突然间摆到了一起,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冉闵察觉到了苻洪的强大,料想到了苻洪对石氏集团的威胁,焉能不告? “苻洪才智杰出,将士死力相报,诸子皆有非凡之才,且拥强兵五万,屯都城近郊,有危社稷,应秘除之,以安国家。”没有对苻洪细心深刻的了解,冉闵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就后来的发展形势来看,冉闵的建议是相当正确的。四十年后,正是苻洪的后代让整个中国北方重归一统。吞前凉,灭前燕,雄兵百万饮马江淮,整个东晋都在苻洪子孙的弯刀铁骑下颤抖,差一点就统一了中国。难道,不值得当时的后赵去警惕? 冉闵并不知道后来的历史,但是从苻洪的身上,他看见了可怕与强大,看见了一个潜在的足以让他畏惧的敌人。所谓“密除之”,现在杀他,都已经不能太过声张。隐患与威胁,已然存在! 不过石虎的决策也是对的,“我正倚仗他们父子攻取吴(东晋)、蜀(成汉),为何要杀死他们?”因为冉闵的告状,石虎给苻洪的待遇更加优厚。 隐患是未来的事,后赵帝国没有等到那一天就已经烟消云散,然而后赵没灭亡之前,多方征战的石虎还是用得着苻洪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