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土地税-《乱世巨枭》
第(3/3)页
这就让收粮的禁军在民间变得口碑极差,不少人听见大兵来了甚至会举家逃命。
对此,那些负担着征粮责任的禁军将领大多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如今早已不是当初的太平盛世,他们手底下的士兵都是一群过了今天没明天的人。
人命,在乱世显得更加卑微。
直隶禁军声势浩大的征粮行动算是彻底与直隶的士族世家集团彻底撕破了脸皮。
但如今北境的局势,不久前还兵锋正胜的豫州军刚从直隶退兵,这些世家也没了抗衡京都禁军的资本。
关内这些军阀靠不住,直隶地区的一部分世家便将目光投向了关外。
那里不还有戎族吗?
纵观历史长河,所谓的仁德、礼仪大多都是用来束缚世人,封建王朝更是以此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会将那些熟读的道理抛掷脑后。
而且真理,从来都不是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更多人在乎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毕竟家都没了,国怎样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汉奸这种东西一直存在各个王朝交替的时代,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若是新朝建立,他们会是富有远见的从龙之臣,若是事不成,则会遗臭万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禁军彻底逼急了这群拥有大量土地以及影响力的世家,无疑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封建王朝的根基,毕竟是这些拥有土地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手中的权柄从不是他人赋予的,而是因为他们的实力配得上权力。
如萧九在羊城郡境内实行土改,是因为他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且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社会、民生是进步的。
可云弼如今竭泽而渔的做法,引起世家的反抗,则是必然的。
通过掠夺地主的财富,云弼在直隶迅速拉起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编入禁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他不会想到,正是自己这一举动为后来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
京都城,崔家老宅。
崔家作为北境有数的世家大族,在直隶地区经营多年,各代都有族人出任大夏显赫官职。
只是今日的崔府却门可罗雀,往日的门客、故人避之不及,这一切都源于云弼不久前颁发的那张土地税的征税令。
犹豫崔家时代经营,名下拥有大量田产,因此缴纳了高额的赋税,且还并不只是一次性付清,后续需要源源不断地缴纳。
书房中,崔家家主拄着拐杖将一封书信递到儿子手中,“我们全族的未来就在这封书信上了,成败就看天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