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如今这个场合,平白无故让一个普通百姓过来的话。 太过扎眼了。 两人用目光交流了一下,神识传音略微商议便达成了共识。 作为合州刺史的周行江率先行动。 他望着官道两侧正在欢迎的百姓们,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县令韩魁笑道:“广宁的民风淳朴,父老乡亲们很热情啊。” 韩魁连称不敢,立刻逢迎道:“全赖使君您的指导,若没有您在总览合州全局,制定诸般惠政,下官也做不来什么成绩。” 崔白在一旁笑道:“韩县令谦虚了,我看这里的百姓们生活都很好嘛,离不开你的用心治理啊,想必他们对你应该也都是很满意的。” 周行江闻言点了点头,对韩魁笑道:“若是韩县令不介意的话,我想在这里与几位父老相亲说说话,问一问他们真实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当然可以,使君尽管问!”韩魁当即大喜。 别的不说,他对自己治理广宁的民政成就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这几年里,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了保障,路上连乞丐都没有了,绝对称得上是大治。 他正愁怎么把这些表现给上官呢。 没想到上官居然提议亲自询问百姓。 这正中下怀啊! 姜恒听到三人的对话却神情古怪。 这摆明了就是崔白和周行江想问自己这边的情况,又不好直接找人,就杜撰了与相亲们谈话询问的想法。 只能说做官的确实很会拐着弯达成自己的目的。 果然,周行江从车上下来之后,径直来到了官道一侧的百姓面前,还是先去了姜恒对面的那一边。 “老乡怎么称呼,多大了?” “家里几口人,干什么活计,生活满不满意啊?” …… …… 类似的询问过了好几个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好一会儿之后,崔白和周行江终于来到了姜恒的面前。 “小老乡怎么称呼,多大了?”周行江一脸和善地问道,似乎完全把姜恒当做了一个普通的百姓。 “回使君,小子名叫姜恒,十五岁。”姜恒拱手行礼,趁机观察周行江和崔白的表情。 姓,姓姜?! 周行江和崔白顿时心里一惊,但还是忍住了表情变化。 周行江继续不动声色地问道:“看你这衣着打扮生活应该还不错吧,家里几口人,是做什么活计的啊?” “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还有舅舅一家。”姜恒如实回答道,“我是三玄武馆的学徒,母亲在成衣铺里做裁缝,感觉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比较满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