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爷爷,直至他们在花海的尽头重逢。 其它几个没激动到如此地步的人,此刻心里也满是感慨。 即使他们相信徐峰不是一个喜欢吹牛逼的人,但起初他们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老少皆宜,且跟死亡有关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 但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 那是一个无比治愈的故事! 它治愈了现在的他们,同时还治愈了过去的他们! 他说的没错,这个故事同样适合给成年人看,因为他们同样需要上这门“死亡教育”必修课。 大家以前接触不到这方面的内容,虽然人这一生,死亡是一个终究逃不过的命题,但“死亡教育”从来都会被大家给忽略掉。 因为那是一个很禁忌的话题,“死亡”会把你所爱的人从你身边带走,会让人悲伤,难过,不舍,它是痛苦的来源。 所以没人愿意去谈论它。 但此刻,借助着这个故事,他们对于“死亡”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他们开始明白:死亡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这种新的理念,将会让他们释然,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力量好好生活下去。 此刻刘振云等人,钦佩的不再是徐峰的写作能力,写作才华,而是他的思想高度。 对方虽然是他们宿舍里最年轻的一个,但从对于“死亡”的独特见解来看,就足以看出他的思想高度远超同龄人。 也许靠着勤奋和努力,刘振云等人有一天也能像徐峰一样写出优美的词句,塑造出有趣的人物。 但他们却不一定能够像今天的徐峰一样,告诉大家: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那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想了想,也许是因为苦难! 文章憎命达! 他们记得徐峰曾经在李小琳面前,在《京城日报》上提及过他的家庭背景。 他是单亲家庭,家里的生活十分贫困,他来京城读书的火车票都是靠乡亲们三毛五毛资助出来的。 也许正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才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能够以远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吧! 他们又想起了他曾说过的“人民文学”。 什么是人民文学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