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做完这一切,罗阳站在作坊门口,看着一辆辆装满“向阳牌”服装的货车驶向远方,心中却没有任何轻松感。他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设计、谈判、管理、协调……他一个人承担了太多。 这天晚上,为了核对三家工厂的供货账单和几十个合作摊位的销售数据,他一直忙到凌晨四点。当他疲惫地站起身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了桌上。 再次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吴爱国和刘姐焦急地守在床边。 “罗阳!你可算醒了!吓死我们了!”刘姐眼圈发红,递过来一杯温水。 吴爱国也是一脸后怕:“你已经快一个月没在十二点前回过家了!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啊!” 罗阳接过水,苦笑着摇了摇头。前世,他就是这样拼命,最终积劳成疾。重活一世,他打拼下这一切,难道还要重蹈覆辙?不。他要活得更久,看得更远。这次晕倒,像一记警钟,让他彻底清醒。 他需要帮手,需要能为他分忧的将领。 接下来的几天,罗阳不再一头扎进事务里,而是开始默默观察身边的人。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生产车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林晓燕。 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话不多,总是安静地坐在缝纫机前。但罗阳早就注意到她。她的计件产量,永远是车间前三。更重要的是,她总能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对自己的工序做些小改动,比如调整零件顺序,优化缝纫步骤,每次都能节省几秒钟。有一次机器故障,大家束手无策,是她第一个上前,凭借摸索出的经验,指导维修师傅很快解决了问题。她有技术,更有思考,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和优化能力。 “这就是我需要的生产总管!”罗阳想。 销售方面,一个身影也渐渐清晰——王强。那个锦绸街的摊主,最早的合作伙伴。他脑子灵活,嗅觉敏锐,总能想出各种“歪点子”。设立专柜,他是第一个响应的;赵四搞价格战,他急归急,总能想出留客的土办法;童装一上市,他立刻意识到是爆款,主动提出要包下锦绸街的独家代理权。他懂市场,懂人心,懂得怎么把货卖出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