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天府之战(二)-《极品少帅》
第(2/3)页
苻坚伐晋之战的前夕,前秦已攻占汉中、益州和襄阳,准备从益州、荆襄、江淮三路伐晋,东晋上游防线面临巨大压力;东晋负责上游防御的桓冲试图以反攻襄阳和益州来破坏前秦的攻势准备,但未获成功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桓冲趁势收复益州
东晋末年,益州又为焦纵所割据刘裕先后遣刘敬宜、朱龄石两度统兵入川,才收复益州,保障了江南形势的完整此后,南北双方在梁益一带互有攻伐,但得失不常“侯景之乱”后,西魏宇文泰趁梁萧绎、萧纪兄弟内乱,认为“取益制梁,在兹一举”遣军攻取梁朝益州及荆襄之地,南方遂渐趋不利,连维系偏安之局都岌岌可危
南宋与金对峙,南宋主要依靠川陕-荆襄-江淮一线形成“常山蛇势”,以四川与陕西相表里,共同维系上游之势四川既为东南上游屏障,又为甘陕前线的后盾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了南宋与蒙古对峙的时期蒙古窝阔台汗时期对四川的大举进攻曾使两川残破,南宋实赖名将余玠守蜀有方,才保住上游根本未被动摇到了蒙哥汗时期,蒙哥意识到欲破南宋江防体系,必须从上游着手,遂亲自统兵攻四川,甚至不惜亲临合州钓鱼城下,指挥攻城,结果中炮石重伤身亡蒙古军因大汗身亡而撤回北方,南宋才得以继续偏安江南
四川若是为一个单独的割据政权所控制,东南的压力相对还要轻一些但是,作为长江上游的四川与作为黄河上游的关中靠得如此紧密,而四川与东南相距遥远,中间又隔三峡险要,联系脆弱,以至四川地区出现的任何机会都很难不被北方所利用南北朝时,北魏邢峦攻取梁州后,上表请略益州,说:“扬州、成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惟资水路,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外无军援,一可图也”即是看到了立足东南的政权在四川的不利形势
因此,尽管四川居长江上游,对于东南意义重大,但在南北双方对四川的争夺中,以北方成功者居多通常,北方在四川的成功便是南方覆亡的开始这就是顾炎武所说的“昔之立国于南者,必先失蜀,而后危仆从之”
冷家跟西川叛军打了这么久,已然都有些筋疲力尽,周家精锐的关中军一到,自然锐不可当剑阁、阴平关之冷家守军早已调去与西川叛军周旋,此时剑阁、阴平关天险防守极其薄弱,一旦被攻击,很快失陷四川的大门,已经向周晔敞开
四川据长江流域的上游,故历代经营天下者无不汲汲于四川的上游之势:以北方进取南方,取得四川便可顺流长驱,直下东南;以南方对抗北方,确保四川可以屏护上游,确保江南形势的完整
在统一战争中,四川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四川地区在战国时期为巴、蜀之国巴、蜀分据两川(川东、川西)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趁巴蜀两国相攻,遣司马错统兵伐蜀,击灭蜀国而并其地史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取巴蜀,不仅增强了其国力,且改变了对楚国的战略态势巴蜀之地成了秦胁楚、攻楚的一个策源地在秦与楚的外交斗争中,可一再看到诸如“一军下黔中”、或者“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之类的威胁秦据汉中、巴蜀,大大削弱了楚国的地位西汉初,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巴蜀之地为其统一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如果说四川的战略意义在秦汉时期还是潜在的,那么,秦汉以后,随着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和社会政治力量的兴起,四川地区的战略意义开始突现出来
三国后期,邓艾刚刚灭蜀,即上表建议经营蜀地为伐吴作准备:“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备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邓艾虽死,但后有王濬在益州经营水师,图吴上游西晋代曹魏后,羊祜上表陈伐吴方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会袜陵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后来西晋灭吴之战,基本上按照羊祜等人的建议展开
自此之后,“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局面一再启发着以北方图江南者的战略思路前秦苻坚伐东晋之战的进军部署即与西晋灭吴之战如出一辙前秦建元九年(373年),前秦已攻取梁、益二州;建元十四年(378年),作为伐晋之战的前奏,苻坚遣军攻打襄阳,并欲亲自出征,凉州刺史梁熙谏阻苻坚出征,并陈伐晋方略:“陛下必欲廓清江表,亦不过分命将帅,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伐晋之战拉开序幕后,前秦除以苻融、慕容垂分别率军趋淮河和襄阳外,另以姚苌督益、梁二州诸军事,率蜀地之兵顺流而下;只是前秦战争准备不充分,以至淝水一败而全局崩溃,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四百年的南北分裂以隋灭陈而告终结隋统一天下,所因袭的成资可以追溯到西魏早在西魏时,尉迟迥就统兵入川,占领南朝益州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灭陈之战拉开序幕其进军部署亦与西晋灭吴之战颇似,也是从下游、荆襄、益州三个方面同时进攻:盖州方面,杨素率水军出永安(今四川奉节),顺流东下;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溯江西上,配合杨素夹击据守西陵峡口等上游各地之**;杨俊率水陆军出襄阳,进屯汉口,切断建康与上游的联系杨素在永安,造“五牙”大舰,上起五层楼,高百余尺,容战士八百人大举之日,杨素率水军东下,舳舮被江,旌甲耀日杨素坐平乘大船,陈人叹为江神杨素、杨俊将上游**悉数牵制在湖北境内贺若弼、韩擒虎则率军在下游强渡长江,合围建康陈后主陈叔宝被俘,陈亡
第(2/3)页